建筑密度小知識
建筑密度: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的覆蓋率,具體指項目用地范圍內所有建筑的基底總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圍內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的基底面積總和/規劃建設用地面積。比如一塊地為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底層面積3000平方米,這塊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建筑密度一般不會超過40%-50%,用地中還需要留出部分面積用作道路、綠化、廣場、停車場等。
居住建筑密度指標,取決于包括院落的組織,綠地所占的比率,氣候、防火、防震、地形條件等對住宅建筑布置的要求,以及建筑層數、層高、房屋間距和排列方式等各項因素。在一般情況下,平均建筑層數愈高,建筑密度愈低。
建筑密度的考量對象是建筑物的面積占用率。
建筑密度是反映建筑占用地面積比例的一個概念建筑密度大,說明用地中房子蓋得"滿",反之則說明房子蓋得"稀"
建筑密度=建筑首層面積/規劃用地面積
比如一塊地為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3000平方米,這塊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
建筑密度不可能超過100,一般不會超過40-50,因為用地中還需要留出很多面積作為道路綠化廣場停車等等。
關鍵字: